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19 点击次数:107
最近关于惠大铁路电气化改造的消息又火了一把,这条沉寂多年的货运铁路终于要变身"客运快线"了。家住惠阳的老张说:"以前去惠城办事,要么开车堵在高速上,要么绕道转公交,听说以后家门口就能坐火车,半小时直达,这可比等地铁实在多了!"确实,这条铁路改造背后,藏着不少值得细品的故事。
要说这条铁路的"前世今生",还得从它原本的货运功能说起。作为京九铁路的支线,惠大铁路1992年就投入运营了,主要承担惠州港的货物运输。早年间运量一直上不去,直到2018年进港线建成,货运量才从183万吨涨到418万吨。但跟沿海城市动辄千万吨级的铁路运力相比,这数据实在拿不出手。有网友调侃说:"这条铁路就像个空着肚子的壮汉,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。"(参考网页4、5)
转机出现在2022年,市里把这条铁路纳入了《惠州市域(郊)铁路线网》,正式规划为S1线。改造方案也够"豪横":沿着既有线路增建二线,把单线铁路升级成双线电气化,设计时速提到120公里。最亮眼的是站点布局——正线设惠州西、新塘、三栋等6个客车站,支线再添惠环、惠城南、惠州南3个新站,直接串起惠城、仲恺、惠阳、大亚湾四个区。有细心的市民算过账:"从大亚湾到惠城南站,坐火车比开车快半小时,票价估计也就十来块钱,这不比天天烧油划算?"(参考网页1、4、5)
不过改造工程可不是小打小闹。根据最新招标信息,整个项目要砸下104.5亿,其中94.67亿用在铁路改造上,剩下的9.84亿给惠州新材料产业园修专用线。这个产业园来头不小,专门承接大亚湾石化区的下游产业,去年刚引进几个百亿级项目。新修的铁路专用线从三和站岔出去,能直通产业园装卸站,相当于给园区安了条"钢铁传送带"。搞化工的老李挺期待:"以前原料运输要走公路,遇上堵车能把人急死,现在火车直通厂区,光运费每年就能省上百万。"(参考网页4、6)
要说老百姓最关心的,还是客运改造带来的便利。现在的惠大铁路每天就几趟货运列车咣当咣当跑,改造后要开行28对客车,高峰期发车间隔压缩到20分钟。有规划专家打了个比方:"这就相当于在惠湾和惠城之间架了条空中地铁,而且不用像修地铁那样挖地三尺。"更妙的是换乘设计——在惠州西站接京九铁路,惠城南站连广汕高铁,惠州南站通厦深铁路,大亚湾站还能换深大城际。在深圳上班的小王已经盘算好了:"以后周五下班坐深大城际到大亚湾,转S1线半小时回惠阳老家,比现在倒三趟公交强多了。"(参考网页1、5、6)
不过项目推进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有网友在民意直通车上追问:"不是说2024年开工吗?怎么现在还在搞可行性研究?"交通局的回复很实在:"改造涉及既有线路运营协调、征地拆迁、跨区资金分担等问题,光是确定建设主体就开了七八次协调会。"这让人联想到隔壁的湖山大桥项目,同样卡在资金环节两年多。看来交通建设真是"既要又要"的难题——既要保证工程进度,又要协调各方利益。(参考网页2、3、6)
从更大的格局看,这条铁路改造藏着惠州"融深融湾"的野心。现在深莞惠之间的通勤需求越来越旺,但轨道交通还是短板。惠大铁路改造后,往南通过深大城际接深圳,往东连汕尾、潮汕,往北接京九线通江西。做物流的老陈看得明白:"别小看这120公里的时速,它能把惠州从'过路站'变成'枢纽站',以后大湾区货物流转说不定要绕道惠州。"(参考网页4、5、7)
当然也有质疑声音。有市民在论坛吐槽:"花上百亿改造老铁路,不如直接修地铁来得痛快。"但行内人知道,地铁建设成本每公里近10亿,而铁路改造只要1.4亿。更重要的是,惠大铁路沿线尚未形成密集居住区,现在上地铁显然超前。交通规划专家李教授说得在理:"先用铁路改造满足中长途通勤,等人口密度上来再建地铁,这才是务实选择。"(参考网页4、5)
眼下最新进展是,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初审,正在完善投融资方案。按计划今年要取得可研批复,2027年建成通车。不过参照上海金山铁路的经验,这类改造项目通车后客流会逐年递增15%以上。或许用不了几年,我们就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清晨的惠州西站,上班族端着肠粉挤火车;傍晚的惠州南站,深莞通勤客拖着行李箱换乘;深夜的大亚湾站,还有刚下班的石化工人坐着末班车回家......(参考网页4、5、6)
这条老铁路的华丽转身,既折射出城市发展的智慧,也考验着执政者的定力。毕竟,在"地铁热"席卷全国的当下,能沉住气盘活存量资产的决策更需要勇气和远见。话说回来,您觉得花百亿改造货运铁路值不值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。